本報訊 12月26日12時許,太倉港正和國際集裝箱碼頭,蘇州港今年第1000萬個標箱起吊,裝上“太倉海運遠吉”集裝箱班輪后,即將發往越南。這也標志著蘇州港成為全國首個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的內河港,開創全國內河集裝箱港口發展新的里程碑。
蘇州港由太倉港、張家港港、常熟港3個沿江港區和內河港區組成,現有各類泊位30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142個,是長江沿線航線數量最多、密度最大、覆蓋最廣的港口。蘇州港為長三角地區、長江沿線企業提供了經濟便捷的物流通道,為腹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提供重要支撐。去年,蘇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在全球集裝箱港口列第20位、全國第8位,連續15年位居長江第一。
就在11月中旬,在中國和秘魯兩國元首見證下開港的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錢凱港,首艘停靠的貨輪就來自太倉港。錢凱港建設期間,太倉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分兩批次裝運160多臺套港口相關設備,通過定制航線直航發往錢凱港。集裝箱卡車、平板運輸車、正面吊等大量“中國造”助力錢凱港如期開港。
兩周前,長江流域最大的汽車滾裝碼頭在太倉港投入運營,國產汽車出海有了新“門戶”。作為我省汽車出海第一大港,2023年太倉港出口汽車43.95萬輛,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近10%。今年前11月,太倉港出口汽車43.73萬輛,同比增長19.8%,覆蓋五大洲11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車14.15萬輛。
搶占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新三樣”產業風口,今年以來,蘇州港太倉港區持續提升出口集聚規模,完成阿特斯、陽光能源、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企業超5000標箱儲能柜出口業務,全年外貿“新三樣”出口超46萬標箱。此外,張家港港區全年進口糧油超700萬噸,穩居長江第一大糧油進口港地位;常熟港區全年進口紙漿超500萬噸,穩居全國第二大紙漿進口港地位。
蘇州港管委會發展服務局局長王敏勇表示,蘇州港將不斷提升航線物流通道網絡集聚輻射能力,助推港口與城市、產業聯動發展,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不斷鞏固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中近洋和內貿集裝箱干線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北翼地位,努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