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等成為委員們高度關注的話題。
當前,基礎研究轉化成生產力的速度明顯加快。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宮雪非提出加強建制化基礎研究。他建議,聚焦重點戰略領域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強重點學科交叉方向前瞻謀劃,加強對變革性、顛覆性前沿技術的戰略研判,加強基礎研究成果與工程應用、關鍵技術和平臺裝置的有機融合,進一步強化面向重大需求的根問題、根技術選題,建立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相結合的建制化組織模式,著力提升系統性攻關能力。 加快突破產業鏈核心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九三學社常州市委會主委、省政協委員孫秀峰建議,加強“政府部門引導+龍頭企業牽引+創新平臺參與+社會組織賦能”的四位一體創新聯合體建設,鼓勵和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技術創新聯盟、創新聯合體;支持企業開展原始創新,支持龍頭企業建設高能級企業研發機構;積極融入國家統一技術交易服務平臺建設;推行國家發布的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和首版次軟件產品等,鼓勵和引導使用財政資金企業和項目率先應用國產創新成果。
企業是創新主體。來自企業一線的省政協委員、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曉寧希望進一步完善企業國家級科研平臺運行與支撐機制。他建議,適度加強政府配套資金投入,明確投入后產出的評估機制。給予企業國家級科研平臺特殊的前期成果轉化試點配套政策,打通走向市場的初期驗證瓶頸。從科技成果轉化管理體系方面加強技術產品評價認證和配套標準化驗證環節,依托國家重點試驗平臺開展產品認證服務和標準驗證點建設工作,加大中試平臺的運行和建設力度,以成果轉化為導向構建布局“概念驗證”“模型驗證”“性能驗證”“標準驗證”平臺等,更好地引導研發方向把控和產品迭代。加強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和品牌。
集成電路是支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江蘇擁有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省政協委員、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羅宏偉建議,搶抓機遇,以集成電路龍頭企業為抓手,優化集成電路供應鏈產業鏈布局,對裝備和材料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引領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相關產業發展。